古代殉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残酷的现象了,人死了竟然还要拉一个活人去陪葬,简直毫无道理可言。但是在封建时代,大家这么多做竟然还给安上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让人非常难以理解了。据说有些殉葬还会拿童男童女,那古代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么挑选殉葬对象的呢?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当时可以说有非常多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规章制度都是让人觉得发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活人殉葬的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
若提起“丞相”这个词,相信大家脑海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臣。如果再提起“宰相”这个词,恐怕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词汇依旧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丞相”与“宰相”都是指那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元老重臣,那么二者是同一个官职吗?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丞相为官职,宰相为习惯用语关于“宰相”与“丞相”,大家往往都误以为它们是一个相同概念。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宰相、丞相、相国,这三个官职听起来很相似,大意上看起来似乎也职责类似,但其实他们并不是一回事,有人觉得他们的区别就是:相国权倾天下,丞相是政府领袖,宰相是皇帝助理。那是不是这样呢?正确解释是什么呢?宰相宰相最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宰相的正式
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出皇帝的不是,如果“代表”总是投赞成票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遭到皇帝的训斥和查办。在“集议”上,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古代“两会”是什么样的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共和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当然,古代中国的国家议事体系与
庸的《射雕英雄传》是陪伴了一代人的记忆,只要那个音乐响起,“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那些场景。木讷的郭靖,守家卫国,固守襄阳城,一身武艺献给家国大义,何等的江湖血性,令人心潮澎湃。郭靖是虚构的,但是金庸老爷子经常是参考历史原型写的。循着郭靖的人生轨迹,在历史上搜索,确实找到了很多地方重合的人物。那个人,叫做郭宝玉。郭宝玉的名声不
近几年,《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一类盗墓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大火,摸金校尉这个以往不怎么常见的词也跟着火起来,为大众所知。摸金校尉是专门从事盗墓工作的人,在不少作品里都有出现。但是在古代真有摸金校尉么?摸金校尉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古代肯定是有盗墓的,但是叫不叫摸金校尉就不太清楚了,反正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因为当时很多陵墓的陪葬品都是稀世珍宝,非常值钱,但是盗墓终究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普通人害怕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据史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从全国挑选13至16岁淑女5000人。随后,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巡视,说: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次日,诸女又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随后,又听其声,令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去之,遣回1000人。第
由于古代历史上一些习俗和规定,因此历史上幼帝还是非常的多的,那这些幼帝最后是不是都掌权了?又有哪些最后是能自己去亲政的呢?在中国古代12岁是一个重要节点。以十二为界限。十二以下登基为幼帝。就来看看明清两朝有哪些幼帝最后自己掌权亲政了。(注这里面都是虚岁,按周岁有的得减二)。明英宗:9岁登基1427年11月29日出生。在过了百天不久,即出生四个月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太子。在1435年1月31日,父皇明宣
食品安全是一个人们警钟长鸣的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食品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我们常常说道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最重要的了。一般人见面问的最多的便是“你吃饭了吗?,”其实,这句话包含着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因为中国的古代非常贫穷,人们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见面问候一句“吃饭了吗”也是成为了人们的口头语。而且,食品安全其实在古代就有了,古代人有着自己一套的食品安全法。大多数人认为古代人的饮食健康又安全,实际上古代
三班衙役是指衙门里的勤杂人员,他们一般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站班皂隶,类似今天的法警,负责跟随长官左右护卫开道,审判时站立在大堂的两侧,增加庄严气氛,维持秩序,押送罪犯,执行刑讯及笞杖刑。电视剧中官员出场时喊堂威的就是他们。二是捕班快手,类似今天的刑事警察,负责传唤被告、证人,侦缉罪犯、搜寻证据。也被称为“观察”。三是壮班民壮,他们负责把守城门、衙门、仓库、监狱等要害部门,巡逻城乡道路,类似今天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