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随后,洪秀全回广东家乡从事宗教理论创作,冯云山则留广西深入紫荆山地区,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拜上帝会,开辟革命基地,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形成起义领导核心。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闹灾,天地会纷纷起义,举行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1850年7月,洪、冯密藏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
金田起义(Jintian Uprising)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武装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不久,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高州等地。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各地拜上帝会众1万多人云集金田,准备起义,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江
金田起义(Jintian Uprising)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武装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不久,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高州等地。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各地拜上帝会众1万多人云集金田,准备起义,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江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
太平军即太平天国军队的简称,该称呼特指从1851洪秀全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陷落期间太平天国领导下的农民军队。太平军是贯彻太平天国理想的武器,自始至终与清政府武装及外国势力进行殊死斗争。早期太平军军纪严明,战斗力极强,使清政府正规军队望风披靡。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军纪律及战斗力大不如前,在与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斗争过程中,逐渐处于下风。原因在于太平军精锐多数在战斗中战死,而曾经的信仰也被无情的内讧所
太平军北伐又称太平天国北伐,是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至五年间,太平天国派兵挺进华北、企图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后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咸丰帝宣布京师戒严。八月北伐军进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凤祥在连镇突围被俘。4月3
北伐军至浦口,又与春官正丞相吉文元等部会合,全军两万人,先后北上。其目标是直捣清政府的老巢北京,以夺取全国政权。北伐军遵照“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一路转战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数省,10月底便胜利到达天津附近。深入华北北伐军由浦口出发,经安徽蒙城、亳州(今亳县)入河南,克归德(今河南商丘),因无船不得渡黄河,乃循南岸西趋,于五月二十一抵汜水,征得数十条船,开始抢渡黄河
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的矛盾。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韦
史学界关于天京内讧的起因有逼封万岁说(包括无诏擅杀说)、告密说(包括陷害说)、索取伪印说(包括索取金玺)、加封万岁说(包括故意加封说)、自居万岁说五种说法,除了传统的“逼封万岁说”外,“密告说”是另一个受到不少史学家支持的说法。“告密”说的支持者认为,“逼封万岁”说依据的史料主要是各种私人笔记,其原始叙述无不错谬百出,大乖情理,更像以讹传讹的市井传闻,政治谣言,而“告密说”在太平天国文书,清方文书
太平军西征是1853年(咸丰三年)5月至1856年4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作战,前后都进行了2次西征,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背景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西征起因1853年5月19日,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