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太平天国太平军名称的由来

时间:2019-12-14 23:34:13编辑:罗生门橘子

太平军即太平天国军队的简称,该称呼特指从1851洪秀全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陷落期间太平天国领导下的农民军队。

太平军是贯彻太平天国理想的武器,自始至终与清政府武装及外国势力进行殊死斗争。早期太平军军纪严明,战斗力极强,使清政府正规军队望风披靡。

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军纪律及战斗力大不如前,在与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斗争过程中,逐渐处于下风。

原因在于太平军精锐多数在战斗中战死,而曾经的信仰也被无情的内讧所破坏,新加入的人素质下降,很多清军士兵在失利后往往加入太平军,更加剧了太平军实力的陨落。

同时,也是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这方面也是其中一点原因。

央视剧作《太平天囯》中曾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情节--天国官兵对老百姓说,“我们不叫长毛,叫太平军”,口口声声要“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太平杂说》作者潘旭澜也言之凿凿地说,“无论持何种观点和评价,要为它写历史论著或历史正剧,都应当称之为太平军”,对太平天囯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双方似乎都认定历史上真曾有过一支名为“太平军”的军队。

然而遍查史料,却只能找到太平天国称自己的军队为“天军”“圣兵”的记载,找不出一条“太平军”作为自称的确凿证据。

其实,“太平军”一称,和“长毛”相似,也是源于民间,只不过“长毛”是中性称呼不带立场,而“太平军”的倾向向很明显而已。潘先生倘若对那段历史多一点常识(其实在他自己号称读过且在《太平杂说》中一再引用的《贼情汇纂》中明明就有相关记载,不知他为何视若不见,是不是注意力光放在挑选自己需要的论据上了?),懂得“太平军”一称在产生背景中包含的倾向性,相信是不会力主把“太平天国”这一中性称谓改成“太平军起义”,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太平军”一称的产生,源于太平天囯从金田团营到定都后半载,其间长达3年时间里,一直以“太平”为号。初时没有国号,洪秀全称“太平王”,后虽改称“天王”,建国号“太平天囯”,但旗帜上写的始终有“太平”而无“天国”,见于记载者如“太平广西桂平黄旗”“太平水营”“太平左军主将”等等。太平天囯关于军队建制的红头文件-《太平军目》初刻版中对旗帜的规定也是书“太平”而不书“天囯”。(此系“太平”政权之“军目”而非“太平军”之目,如太平天囯早期刊刻的官方文书俱称“太平条规”“太平诏书”等)拥护他们的老百姓看到他们总是打着“太平”旗号,就把他们叫做“太平军”了。

1854年,太平军攻克庐州,打出了“太平天囯春官正丞相功勋加一等胡”的旗号,这是现有最早的“太平天囯”字样出现于旗号上的记载,从那以后,把太平天囯的军队叫“太平军”的就很少了,对其有好感者多称“天军”“圣兵”“西兵”“长毛”,敌对者则称“贼”称“匪”,只有在他们早年曾经活动过,且又颇得拥护的地区,才仍旧有“太平军”的称呼流传。这个称呼显然是自发自愿的,因为太平天囯统治者不会要求别人叫他们“太平军”,而投机讨好者也只会叫“天军”“圣兵”,故而这个称呼可以说包含了民众不带强制性地对“太平”政权的认可。

清末民初,革命党人以太平天囯事迹为反清号召,“太平军”这一称呼又被孙中山等两广籍的革命党人推而广之,及至张学良于1928年末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于1929年完成了“统一”,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即于次年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出台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那时起,“太平军”才俨然成为了太平天国军队的正式名称,以致真伪莫辨长达半个多世纪,并为史学研究者们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