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
  • 历史上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评价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

  •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历史影响:中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

  • 清朝党派内讧成甲午战争败因

    党派争斗清廷内部清朝后期,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李鸿章虽有宰相尊称,但当时清政府不设宰相,皇帝之下的最高机构是军机处。李鸿章空有宰相的虚名,但只是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长期驻地为天津和保定,没有皇帝召见,不得擅自进京。清流派是清末的政治舞台上一个极具权势的力量,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掌管军机处和翰林院,又称为帝党,实力庞大。军机处诸公对翁同龢极为尊重,光绪帝

  •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认为能否达此目标,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为此,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尔后作战则视海军胜败情况而定:如海军取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

  • 万历十五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万历十年,1582年,一代名相张居正逝世。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嘉靖廿六年进土,才华横溢,相貌堂堂,重要的是玩政治很有一套。明朝中期,朝政腐败,大地主兼并土地,巧取豪夺,地主豪绅越来越富,国库越来越穷,张居正下令清查土地,又把当时名目繁多约赋税和劳逸结合起来,折成银两来征收,称为“一条鞭法”。经过十年的努力,张居正改革起了明显效果,财政收入达到700万两,国库存粮够支10年。明王朝重新涣发生机。

  • 雍正篡改遗诏真相

    一直以来,不少人都对雍正如何获得皇位这件事情颇有争议,有人觉得他实至名归,有人觉得他篡位夺权,但也有人觉得他之所以能够获得皇位,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乾隆皇帝。说起乾隆皇帝,那还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乾隆皇帝的一生是非常特别的。首先,他在幼年的时候便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垂爱,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基本注定了他便是未来的储君。 在历史上有一种传闻,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继承大统完全是因为乾隆皇帝,康熙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

  • 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给中国影响政治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

  • 八国联军侵华对各国的影响

    给东北亚影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对远东局势来说,1900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八国联军侵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端

    战争前骤列强调兵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1900年5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