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像李煜那样,就算勉强活下来,曾经贵为天子的那颗自尊心和对亡国感伤总是会让自己不好过的,但是刘禅这个人却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他的余生过得和李煜相比算是相当惬意了。 乐不思蜀 这就要说说司马昭宴请刘禅的事了。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在场的蜀汉旧臣们皆想起亡国之痛,刘禅却不然,反而看得津津有味,无动于衷,司马昭见此情形便趁机想试探刘禅是否有复国的想法,便问刘禅:“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才开始独掌朝政,实际执政三十年,刘备曾给刘禅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也给刘禅遗言“约己爱民,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刘禅在位四十多年,是蜀汉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对于朝政和民生,他确实是在照着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位先辈的遗嘱来行事的,也算是中规中矩,如若是在一个王朝盛世,他也可以做一个太平天子,历史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明君。
刘禅,人称刘后主,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长子,童年时代因为父亲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心逐鹿中原,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钱没兵没地盘,有了立足之地还被曹操压制着,所以刘禅一直跟着刘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小时候还曾遭遇多次危难,幸好有赵云两次相救。刘备称帝后,便封刘禅为皇太子,重点栽培,让其掌握治国的本领,还让诸葛亮亲自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这些书让刘禅学习,还让他习武,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
刘禅的民间形象非常不好,给人的标签就是昏庸、无能、懦弱、胆小……几乎用来评价帝王的贬义词都能送给他,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不能当真,民间形象不代表历史形象,更不能代表历史真相,所以刘禅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只有从一些史料文献中去查找一些蛛丝马迹了,然后再将这些蛛丝马迹逐渐拼凑,慢慢的接近历史真相,因为我们没有时光机,无法百分百的还原历史。那么刘禅真的这么没用吗?我们来讲两个事情。第一,诸葛亮在世时
大权在握之后,曹爽迅速飘飘然,变得忘乎所以。曹爽本人的饮食、车马、服饰,皆与皇帝类似,他本人不仅妻妾成群,甚至还将先帝曹叡的宫人占为己有,各种珍奇宝物也是想占则占,并与朋党们日日歌舞宴乐。朝臣如若得罪了曹爽一党,便会被免官。一时间朝野上下乌烟瘴气。许多世家出身的大臣不仅看不顺眼,更是感到恐慌。原本此时曹爽等人的权势已经够强大了,但曹爽却还不满足。史载曹爽“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只是胡闹还不够,还要
关羽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一样的牛人,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关老爷的庙曾遍布天下,无数后人都跪拜其脚下。对于关羽,三国演义虽有虚夸成分,但其自身却有过人之处,陈寿《三国志》有,“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关羽智勇双全,论勇,他可以称之为“万人敌”,于万军之中取敌之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最为典型的就是策斩颜良诛
曹操这辈子最该杀的人曹操最该杀的人,其实是司马懿,然而,曹操却最终放了司马懿,以至于酿成大祸,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司马懿为人阴险狡诈,颇有城府,早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借口有病不出来,曹操请了几次,司马懿都拒绝了,后来,曹操生气了,下令说,不来就将你下狱,于是,司马懿害怕了,只得乖乖出来。史书记载,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曾看出来司马懿非久居人下的
我国历史悠久,像周朝没落之后,春秋战国期间,整个天下,连年征战,百姓疾苦,非常混乱。后面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天下也逐渐安定了下来,当然在秦国也有一些小战争,比如外族入侵,秦始皇还为此专门修建万里长城,但比起春秋战国那是要安稳太多了。除了春秋战国,我们国家还有一个时期,天下也非常混乱,也就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也是连年征战。但在这一段时间内,却很奇怪的没有出现外敌入侵的情况。 可是在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问,当初汉末群雄逐鹿中原,天下大乱之时,胡人为何没有趁虚南下,那么的好机会,怎么就放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外族实力尚且不足。 汉末三国混战时期,外族的实力尚且不足,无论是人口,还是武器设备,都处于发展阶段。在汉朝初期和中期,外族遭遇汉王朝严重打击,基本都分化各各部落,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族,基本是内部分裂,混乱不堪,没有形成统一的战斗力,羯人、羌人,氐人也比较分
一:不挖掘,吸收,培养新人才。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原来的老后,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驾驶了蜀国的灭亡。 二:压抑,打击原有优秀人才。 刘备死后,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如赵云老死赎中。而很多虚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三:处理内部矛盾不恰当。 对内部将士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刘备在世时,封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