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三国:若不是荀彧,曹操的一念之间就毁了江山。 我们知道,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但这场战争的胜与败,其实也就是在一念之间。 官渡之战中,曹操被围官渡,粮草快用光了,问军师荀彧:“我顶不住了,想回许县。”荀彧告诉他:“不行,现在形势与刘邦、项羽争天下时差不多,谁先撤,谁就输,敌人也快坚持不住了,您再坚持一下,胜利一定属于
说起潘安,大家是不是下意识地就说起“貌似潘安”。潘安,名岳,字安仁,世人俗称潘安,出生于公元247年。潘安少时就才貌出众,有“奇童”之称。世后人们看过一个男的长得十分好看的时候就会说貌似潘安。 在他17岁那年的一天,潘安一时兴起,拿起牛皮弹弓就驾车出了洛阳城。可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会一帮粉丝追着他,这要是放到现在来讲的话那就是大明星的派头啊!这搞得潘安有点头大,为了躲避那些狂热的少女就选择坐马车
中国古代出现过非常多的乱世。比如楚汉相争、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不过,要说最出名,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显然没有一个乱世能超过三国。有人可能会说,三国时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一部对三国进行了虚构加工的《三国演义》,后世又出现了很多以三国为题材的戏曲、电影、游戏等等。因为小说、戏曲、电影、游戏的广泛推广,因此三国时期才变得非常有名。不过,这个说法有些本末倒置了,正是因为三国非常出名,为人所津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 魏郡 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 二年(265年), 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自公元190年起兵讨董,到公元217年在汉中抵挡刘备入侵,曹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麾下名将众多,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于禁,本是曹操心腹大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生之中只打了一场败仗,无奈走投无路之下率3万部众选择了投降,为什么却遭到魏蜀吴三国羞辱? 于禁,这位曹魏名将,是曹操原从将,从曹操起兵之后就一直追随,他是从曹操阵营里是从最低级的小军官,一点点往上走的,从军司马,杂号都尉,杂号校尉,裨将军,偏将军等一点点晋升。作为
公元的263年,钟会带着部队去攻击蜀国。钟会当时带着主力部队在东路,在剑阁被蜀国的部队阻挡到了外面,没有办法继续推进。在西路的邓艾带着魏国部队在把沓中占领以后,跟钟会提出来了从阴平这个地方偷过去,直接到达涪城,那样的话,剑阁的部队肯定要回防,大部队就能趁机进攻。如果剑阁的部队不去援救,涪城没有兵力的话,肯定能攻打下来。钟会觉得可行,就让邓艾去做了。阴平跟剑阁相距有一百多里,路途非常的难走,所以蜀国
高平陵之变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从正月初六到正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国首都洛阳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与权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扫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 司马懿借用曹魏郭太后名义下诏,命自己的亲信接管洛阳城的军队,并关闭洛阳城门。司马懿完全控制洛阳后,即以郭太后之名,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得知政变消息后,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天真的曹爽听信司马懿的劝降之言,竟以为只要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刘备和孙权可以说各路诸侯中最大的赢家,但是笑到最后的却不是三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曹操麾下的司马懿,司马懿不仅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更是比任何人都能活,不仅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叡,更是把自己熬成了两代托孤重臣,在手握大权之后,司马懿也没有任何手软直接发动高平陵之变,篡魏自居,奠定了西晋王朝的基础。 让人疑惑的是为何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操,曹丕和曹叡
高平陵之变,直接把潜伏在曹魏时代四十余年的司马懿给扶上了自己馋涎不已的宝座。说起来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经过冷静思考,细细敲推的结果。他只用了自己的3千老兵,以及以及司马师的两三千精兵,就直接把兵力雄厚的曹芳给打败了。而曹芳近十万人的精兵,却抵不过司马懿不到十分之一的对手。原因又是为何呢? 一.军心不一,难以团结。 曹操在拿下天下后,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生活。自曹操建立政权,并且称帝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