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叔本华生平简介叔本华的主要思想叔本华经典语录有哪些?

时间:2019-01-10 15:36:07编辑:文二

4、同情

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万中无一。人们会对那些道德行为产生敬意正说明了那些道德行为与众不同,是不可思议的。

叔本华引用卢梭的话说: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们的直接同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

因此,同情实质上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将他人与自己视为一体。从同情出发,直到高尚无私,慷慨大量,一切对于美德的赞美词汇都出于此而没有其它。

叔本华将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基本原则定为: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

叔本华生平简介叔本华的主要思想叔本华经典语录有哪些?

而仁爱则表现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个级别,即看见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从而使自己去帮助每一个人。

这两者都是极端罕见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即便再没有道德的人也无法否认公正和仁爱这两者。

四、生存意志论

1、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2、人的全部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人生为什么很悲观?或意志为什么令人痛苦?

人是利已主义的;欲望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的限制;人生活在摩耶(maya)之幕中;人生就是苦难:“生命,整个儿地根本地就是痛苦,它是和痛苦分不开的”,“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对知识乐观主义的批判;幸福与快乐包含在痛苦之中;世界唯有人的痛苦最深。

3、如何摆脱痛苦

无关心的态度;转向艺术:建筑、绘画或雕刻、诗歌、悲剧、音乐(意志的客观化程度由低到高);否定意志但不自杀;改变观点,默认自己的痛苦,同情的爱。

五、读书之法

叔本华最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说: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空闲就要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容易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中。

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太多,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书越多,留存在脑海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

读书多,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六、悲观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等。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

叔本华生平简介叔本华的主要思想叔本华经典语录有哪些?

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

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叔本华的这种论调有时候使他被认为是虚无主义者,但事实上叔本华认为生命具有某种意义,虽然它是一种消极的意义。意志本身虽然无法逃避,但意志本身却体现了某种意义。

七、命运

叔本华是一个彻底的宿命论者和决定论者。表象间受到因果律的影响,而表象和意志间没有联系。意志通过某种超因果律的确又基于因果律的法则和表象世界发生关系。

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按照其严格的必然性而发生,人们所感觉到的自由意志仍是处于表象世界的活动,而所观察到的任何表象以及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到意志这样一种神秘的力量的控制。

这种观点可以被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所想的。

叔本华的这种决定论受到了两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强烈认同,他们都认为这种对自由意志的解释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