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司汤达简介司汤达的作品司汤达的墓志铭是什么?

时间:2019-02-16 16:44:16编辑:文二

司汤达在阅读之后,大感兴趣,认为它们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意大利历史的有益补充”;它们描绘了“孕育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一代天才的风土人情”,便花重金购得抄录权,请人仔细抄录了某些篇章,保留在身边,反复阅读,并以部分翻译加部分创作的手法,将这些手稿改写成短篇小说。

司汤达在世时,曾选出《艾蕾》、《维多利娅·阿柯朗波尼》(或译作《帕利亚诺公爵夫人》)、《桑西一家》三篇结集出版。在司汤达去世十二年后,他的表弟整理了根据他改写的短篇小说,并加上描写意大利人爱情故事的《瓦妮娜·瓦尼尼》,结成一集,取名为《意大利轶事》出版。

1842年3月22日傍晚司汤达在巴黎街上行走时突然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3日清晨2时去世。而当时他手头上还有好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司汤达的作品

一、《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奥克塔夫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最终服毒自尽的故事。

《阿尔芒丝》小说的副标题是《1827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书中主要通过贵族德·博尼维夫人沙龙的几个场景的生动描绘,揭露了在政复辟时期“赔偿法案”通过前后,封建贵族的反动嘴脸及其腐朽糜烂的生活,嘲笑了这个“最缺乏生命的阶级”妄图使历史车轮倒退的各种丑态,再现了复辟时期封建贵族倒行逆施的图景。

二、《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

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

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

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三、《帕尔马修道院》

《帕尔马修道院》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9年。

小说《帕尔马修道院》主要描述的是一对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是法布里奇奥,他从年幼时就赢得了姑妈的宠爱,长大之后更是因为长相英俊而成为很多女人关注的焦点。

司汤达简介司汤达的作品司汤达的墓志铭是什么?

在从滑铁卢战场回到帕尔马之后,当上了修道院副主教,与一个女伶邂逅,一时冲动误杀了这个女伶的情夫,走投无路之下,落难至博洛尼亚,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而此时女歌唱家玛丽埃塔又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进而与其上演了一系列的闹剧式风流韵事。

直至法布里奇奥入狱之后,遇到了要塞司令的女儿,才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从此开始了与女主人公之间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帕尔马修道院》塑造了一个生不逢时的意大利青年法布里奇奥,法布里奇奥同于连一样,也是拿破仑的狂热信徒,却在正可以开展一番事业的时候遭遇了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原本充满热情与价值的人生忽然变为一场虚空。

而帕尔马则是欧洲封建阶级与政治阴谋的缩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强烈的意志力成为故事主要人物独立与勇气的思想来源。司汤达在对意大利的自我认同中完成了对法国社会的批判。

司汤达的墓志铭是什么?

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19世纪的法国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

他的墓志铭是:arrigo BEYLE,MILANESE,SCRISSE,AMO,VISSE(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写过,爱过,活过)。

如何评价司汤达?

无论从作家的情绪生活,还是从他刻画人物的手法来看,显然有很多的浪漫气质。他的作品是写给未来的书简倒更确切一些。

司汤达“全神贯注心理学现象,把其他一切置之度外,他是心理学家,而且只是心理学家”。“他把人物心灵的默默无闻的活动揭露无遗,把他们在内在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他的独白决不是乔治·桑所常有的那种抒情的狂歌似的爆发,而是借以开展沉思默想的一问一答——短小、精悍,虽然未免有些烦琐。”

司汤达是留在哲学家的书房里“研究心灵的机械结构,为了满足想了解这种结构的好奇心,只作有关人的纯粹哲学和道德研究,把人从自然中取出,放在一边,只对他的情感方面作简单的观察”因而他笔下任一人物都是“完全装配好的智慧和情感机器”。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