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18 00:42:04编辑:文二
随着樱桃树一棵棵的倒下,每个人的“新生活”也即将开始了。失去了樱桃园的郎涅夫斯卡雅挥泪与樱桃园告别,去巴黎追求毫无价值的“爱情”,哥哥加耶夫去银行当职员,瓦里雅去给别人家当了管家,罗巴辛以樱桃园的新主人的身份在做着新的发财梦。
如何赏析《樱桃园》?
一、主题思想
1、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衰亡
俄罗斯社会生活中,1905年革命前夜的典型现象是:封建贵族阶极的没落和消亡。
剧中主人公加耶夫和郎涅夫斯卡雅(兄妹俩),正如当时许多贵族后裔一样, 尽管他们的经济情况已经衰落不堪,却还在过着极其荒唐而糜烂的生活,任性地挥霍无度,以至于负债累累,不得不将所有的庄园和地产全都拍卖出去。
他们是俄罗斯旧生活(农奴制度)的遗迹,“他们到了应该死亡的时候还不死,而且悲叹不已,他们是一些没有力量再适应生活的寄生者。
在该剧本里,契诃夫捕捉到了人类生活中最微妙的时刻:旧的生活结束了,然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所有的人都在挣扎、彷徨、猜测、焦虑,他以艺术家敏锐的直觉,倾听着每一个剧中人物的内心声音,倾听着那砍伐树木的“蠧蠧”声,倾听着来自天边那“仿佛琴弦崩断的声音”。
契诃夫用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象征当时俄国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矛盾的逐渐激化,揭示出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趋势,并且表达了自己对俄国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坚定信心。
2、“美的理想”
《樱桃园》故事中的花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五月的樱桃园开满了白色的花朵,长带子似的园径在月色下闪着银光,白色和浅紫色的房间撒满阳光,清新的空气,白头翁的歌声。
然而拥有这座诗意庄园的主人们尽管不断的表白着他们对樱桃园的无比眷恋,却任由庸俗的金钱和现实一步步侵吞着这座花园,一边痛哭着,一边轻松地埋葬了这样的美。
二、艺术特色
1、含蓄、幽默的潜台词
契诃夫的戏剧偏重于抒情,情节的进展很平缓,表面看来戏中的对话和行动好象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却被一种内在的力量联系着,这就是“潜流” 。
“潜流”是剧中人物一系列的潜台词汇集而成的。“ 潜流”是生活底蕴藏,它往往是主人公所不知道,但却在说明着他的言行举止、生活处境、内心感受及他同周围人物的相互关系。
因此,契诃夫戏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远比他们在舞台上的言行要丰富得多。
2、喜剧因素
正剧与喜剧因素在《樱桃园》中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将封建贵族家庭的衰亡史以及贵族和其仆人们腐朽的生活方式完整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整部戏剧开始于女主人郎涅夫斯卡雅回到樱桃园,结束于樱桃园中的樱桃树被砍伐的声音结束。这背后隐藏着鲜明的喜剧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情节安排两个方面来论述本剧中的喜剧因素。
3、人物形象塑造
《樱桃园》中塑造了许多荒诞的形象——贵族和仆人都是一群“不成器的东西”。
主人公郎涅夫斯卡雅与加耶夫“虽然很想让自己成为悲剧人物,然而他们却没有这份勇气,也完全不知道作为悲剧角色应该怎样去感受严肃的情感。”他们一直在回忆曾经美好的童年,就像两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他们对待樱桃园的方式和态度,乃至对待其他一切事物的方式和态度,都是孩子气的,就像郎涅夫斯卡雅所说的“‘我’小时候老睡在这儿,现在,‘我’也还像一个孩子。”
他们不愿思考,生活中没有任何他们珍惜爱护的东西,即使是樱桃园。他们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没有了樱桃园他们就活不下去,可是却始终不愿面对现实。
当樱桃园终于毁灭了,他们又像获得了解救,他们甚至对于“一切都结束了”的结局感到满意。
更为可笑的是,仆人们竟然把这群荒唐的主人,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在无限崇拜。主人们的话语和行为,都成为了这些仆人效仿的对象。
4、故事情节安排
从情节方面来看,《樱桃园》一直在避免过于强烈的戏剧冲突。买卖樱桃园贯穿整个戏剧始终,然而剧中的人物并没有任何针对樱桃园而的行动,读者只能看到他们在不断地回忆,同时不断地抱怨。
剧作中弥漫着浓烈的诗意,在“买卖樱桃园”这个叙事线索之外有着很多看似“偏离”主题的生活化的内容。
契诃夫早期创作戏剧中的人物还会追求美好,会抵抗庸俗,会对美好事物的毁灭感到绝望,会思索这一切背后的原因。然而在《樱桃园》中,主人公们已经完全不会对美好事物的毁灭感觉沉重了。
5、词语意象
樱桃园是剧中主要的象征事物。樱桃园如同当时沙俄旧社会的缩影,随着新型资本主义的侵蚀,曾在俄罗斯大地上风光无限的贵族生活方式终究还是被时代所淘汰,留下的仅仅是它所承载的俄罗斯优秀传统物质文化遗产。
再者,樱桃园如同一面镜子,展现着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状态,又如同一把尺子,衡量着俄罗斯三种社会阶级对其态度的差异,清晰地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态度。
最后,樱桃园又如同伊甸园一样,是承载自然规律的恒定有机体,好似时间纽带,将过去和未来纳入生命永恒发展的轨道之中,是人类祖先与后代互相联系的神圣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