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7 17:06:21编辑:浮泊凉
荷兰北海保护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建造荷兰北海保护工程?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荷兰北海保护工程是什么?
中国的万里长城筑在高山之巅,而荷兰的围海大堤则在大海之滨;万里长城为防御外敌入侵而筑,围海大堤是为保卫和“扩张”国土而建。荷兰又叫尼德兰,即“低洼之国”,西、北两侧濒临北海,莱茵河在这里入海。境内地势非常低平,在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中,约有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在那里,东南部海拔—二百米的地方就算“高原”了。
生活在这样的国土环境里,如果没有海堤和河堤的保护,许多人将失去家园。在历史上,荷兰人民深受北海之苦,海水内侵使千里沃野变成泽国。1282年,海水突破海堤,北海与伏列沃湖连成一片,形成了须德海。据统计,从13世纪至今,荷兰的国土被北海侵吞了56万多公顷。但是,荷兰人并未就此屈服。
荷兰这个国家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土在海平面以下。荷兰人与水抗争了几百年,努力捍卫自己的土地。可是,土地开始缓慢下沉。与此同时,海平面渐渐上升。于是,荷兰人采取了极端的应对措施——修建巨型屏障,把海挡住。
荷兰北海保护工程的建造目的是什么?
修建屏障是为了活下去。但是这样阻挡海水能坚持多久呢?有证据显示,这一系列宏伟的屏障或许还不足以拯救荷兰。水灾的威胁无时不在。驯服河流、阻拦海水,世世代代的荷兰人都在为此而努力。每一场水灾,都是对创造力的一次考验,让人们将科技的力量发挥到极限。上个世纪的汹涌洪水,促使荷兰克服万难,生生依靠人力建起了一道30公里的拦海大坝。
消除了洪水的威胁,荷兰人在大坝完工后的36年里,填海造田竟达到了1600平方公里。可是,他们错了。1953年1月底,一股强劲的海潮,直扑荷兰海岸,海水长驱直入,有20多万头牲畜被席卷乡间的大浪淹死,1835人遇难——或是因为被困家中,或是在冰冷的洪水中溺死。7万2千人被疏散,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被大水蹂躏的荷兰不肯认输,一项庞大的防洪新计划在这时诞生,被命名为三角洲工程。但是,浩大的工程开工14年后,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新的堤坝后面,各种生物相继灭绝。由于海洋被隔绝在外,海洋生物全数死亡。
利润丰厚的捕鱼业和海产业也陷入了危机。当局放弃了现行的方案,同时给设计者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建造一种活动的屏障,既能随时关闭、阻挡风暴潮,又能在每次涨潮落潮时,让11亿立方米的水通过河口。解决的办法很特别,但也很简单。放弃固定不动的传统堤坝,采用一个独创的新方案,可升降的风暴潮防护闸。一般情况下,闸门是打开的,海水可以自由进出。一旦受到风暴潮威胁,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把闸门放下,为后方的陆地和居民挡住洪水。
1979年,复杂的建造工程开始。完成后的海上屏障既阻挡了海水,又方便了交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防潮堤坝。屏障完工后,三角洲地区得到了完善的保护。在荷兰的防护体系中,只剩下最后一个关键缺口——在这个地方,绝不能设置任何障碍。
新水道是鹿特丹的门户通道。作为荷兰的超级港口,鹿特丹为3亿5千万欧洲人服务,每年有超过1亿吨的货物从这里被运往美洲和亚洲。这条水道必须保持畅通。可是,如果洪水涌入开放的水道,就会威胁到一百多万人的生命。致命的风暴潮随时可能袭来,这道难题的答案,是整个防洪体系中最不寻常的一个组成部分。
怎样才能拦住从北海涌入的风暴潮,又不会妨碍船只航行呢?荷兰人为此设计的巨型设施,又一次让工程界赞叹不已。打造两个巨型浮动闸门——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理念。平时打开让船舶通行;如果洪水来袭,空心的闸门可以马上旋转到位。这座外观独特的设施,是荷兰最新的巨型建筑。展望未来,设计师正在开发新的浮动世界。水上住家,或者叫‘船屋',并没有什么新鲜。但是,荷兰人照例要尝试突破极限。房子随意系在系留桩上,会随着水位的变化上升下降。
失去土地和亲人的惨痛经历,促使荷兰人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海洋防卫系统。现在,他们已驯服了狂暴的北海。奋斗过程中,他们展现了勇气和创意,也记住了至关重要的一条教训: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获胜的并不总是人类。
以上关于荷兰北海保护工程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