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凡尔赛条约》有哪些影响?历史评价怎么样?

时间:2019-02-10 05:42:39编辑:浮泊凉

《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确实是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也让战争得到了平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对各国都有哪些影响?历史是如何评价的?

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列孟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现下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

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他认为,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太重,《凡尔赛条约》强加给德国的赔款负担将毁灭德国经济。

 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1913年增加了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

《凡尔赛条约》有哪些影响?历史评价怎么样?

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称在1933至1939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数的金钱。

法国普遍的意见是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太轻,不足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特别是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导致东欧碎片化,没有强大的邻国制衡德国,因而是愚蠢的。法军元帅斐迪南·福煦批评《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叛卖",并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停战"

美国代表团成员威廉·布里特(William C. Bullitt)谴责《凡尔赛条约》严重违背了民族自决和国家平等的原则,批评威尔逊"没有把我们的战斗进行到底",默许"世界遭受痛苦的各民族再次被投入到压迫、奴役和瓜分之中",并愤而辞职。

 美国国内最激烈的批评来自《民族》(Nation)杂志的编辑、左翼人士奥斯瓦尔德·维拉德(Oswald G. Villard)。他在给参议员罗伯特·拉福莱特的信中称,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在维拉德看来,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潘多拉的盒子"。

《凡尔赛条约》有哪些影响?历史评价怎么样?

威尔逊自已也深知,和约并未能完全贯彻"十四点原则",但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并实现了最好的结果。他曾痛苦地对历史学家威廉·E·多德(William E. Dodd)说:"我还能做什么?我是在十分困难的境地谈判。人们认为我能控制一切,我多么希望我有这样的力量。"(威廉·E·多德:《伍德罗·威尔逊及其工作》,道布尔迪出版公司1932年版,第434页)

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凡尔赛条约为纳粹崛起埋下了祸根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的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在东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了。

《凡尔赛条约》有哪些影响?历史评价怎么样?

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5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

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摧毁俾斯麦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政治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