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0 05:46:59编辑:浮泊凉
中世纪的百姓既效忠于皇帝又效忠于教皇,这种奇特的双重效忠制度,引发了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
要想真正了解生活在过去的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每天你都会见到自己的祖父,但他就像一个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神秘人物,从思想到衣着到行为方式都与众不同。现在我要向你们讲述的,是比你们的祖父还要早25代的老爷爷们的故事。要想理解这一章的意思,你们可能需要多读几遍。
中世纪的百姓生活非常简单,并没有什么事件发生。即使是一个来去自如的自由民,也很少会离开他所生活的街区。当时并没有印刷出来的书籍,只有一些手抄本。每个地方都有几个勤奋的僧人在教人们读书、写字和简单的算术。但科学、历史和地理仍深埋在希腊和罗马的废墟下面。
人们对过去时代的了解,都来自他们听来的故事和传奇。这些故事代代相传,在细节上难免会有所偏差,但在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上,它们仍保留了极高的准确性。2000多年之后,为了吓唬淘气的孩子,印度的母亲们还会说“再不听话,伊斯坎达尔就要来抓你了!”而这位伊斯坎达尔,正是在公元前330年率军攻打印度的亚历山大大帝。千百年来,他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广袤的土地上。
中世纪早期的百姓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关于罗马历史的教科书。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一无所知,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上小学三年级以前就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罗马帝国对你们来说也许只是个名字,对中世纪早期的百姓而言却是一个鲜活的存在,他们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他们把罗马教皇当成自己的精神领袖,因为教皇居住在罗马,他还代表着罗马帝国这一深入人心的概念。当查理曼大帝和其后的奥托大帝重塑了世界帝国的概念,并创建了神圣罗马帝国,使得世界恢复到它原本的面貌时,百姓发自肺腑地感激他们。
但是罗马传统有两个不同继承人的事实,让中世纪忠诚的自由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中世纪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既明了又简单:世俗世界的统治者(皇帝)掌管臣民的肉体,精神世界的领袖(教皇)则保护他们的灵魂。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个制度却暴露出很多弊端。皇帝总是试图干涉教会的事务,教皇也不甘示弱,总是教导皇帝应该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之后,他们不顾言语上的礼貌,彼此警告不要多管闲事。如此一来,战争将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要怎么做呢?一名优秀的基督教徒,应该既效忠教皇,又服从皇帝的管理。但是教皇和皇帝已经变成敌对势力。那么,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国民以及虔诚的教徒,他到底该向着谁呢?
要给出正确的答案真是不容易。有时,皇帝会是一个强大的人物,有足够的钱财去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他就可以翻过阿尔卑斯山,兵临罗马。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还会把教皇围困在自己的宫殿内,强制他听从皇帝的命令,否则就让他后果自负。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教皇都更具实力。于是,这位皇帝或者国王以及他所有的臣民都会被开除教籍。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教堂都会被关闭,人们不能接受洗礼,临死之人也不能举行忏悔仪式。简言之,中世纪政府一半的职能都被取消了。
不仅如此,教皇还会取消人们对皇帝的效忠宣誓,鼓励他们去反抗自己的主人。但如果他们听从远方教皇的指令,并被本国的皇帝抓住,他们就会被处以绞刑。这种结果也非常悲惨。
的确,百姓们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最不幸的,要数那些生活在公元11世纪下半叶的人们了。当时,在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之间爆发了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并没有改变什么,却让欧洲陷入了长达50年的混乱之中。
在公元11世纪中期,教会内部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改革运动。当时,教皇的选举还非常不正规。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来说,选出一位易于相处的教士做教皇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每次选举时,皇帝总会亲临罗马,用他们的影响力为某个朋友谋取福利。
公元1059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教皇尼古拉斯二世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罗马附近地区的主教及执事都要加入所谓的红衣主教团。选举未来教皇的特权落在了这群地位显赫的教会人物(“Cardinal”表示重要的人物)手里。
公元1073年,红衣主教团选出了一位教皇。他名叫希尔布兰德,出生在托斯卡纳地区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人们称其为格里高利七世。他的精力异常充沛。他坚信,教皇的无上权力应当建立在花岗岩般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之上。在他看来,教皇不仅是基督教会的绝对领袖,还应该是所有世俗事务的最高上诉法官。教皇既然能够让普通的日耳曼王公登上皇帝的宝座,也能随意废黜他们。他可以否决任何一项由大公、国王或皇帝制定的法律,但如果有人质疑教皇颁布的法令,他就要小心了,否则无情的惩罚会立即降临到他头上。
格里高利派大使前往欧洲所有的宫廷,把他新颁布的法令传达给所有国王,要求他们关注法令的具体内容。征服者威廉承诺会谨遵教皇的旨意,但从6岁开始就一直与臣民并肩作战的亨利四世,并不打算服从教皇的意志。他召集了一帮德意志主教,指控格里高利犯下的所有罪行,并最终通过沃尔姆斯大会把他废黜了。
作为报复,教皇把亨利四世逐出教会,并要求德意志的王公贵族远离这位不称职的国王。德意志的王公们正巴不得除掉亨利四世,于是他们邀请教皇来到奥格斯堡,帮他们选出一位新皇帝。
于是,格里高利离开了罗马,动身前往北方。亨利四世也不是傻瓜,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换取与教皇的和平相处。时值严冬,亨利顾不得天气寒冷,匆匆翻过阿尔卑斯山,来到教皇临时歇脚的卡诺萨城堡。
从公元1077年1月25日~28日整整三天的时间里,亨利都打扮得像个虔诚的教徒一样(他破旧的僧服下面其实穿着保暖的毛衣),一直等候在卡诺萨城堡的大门外。最终教皇允许他进入城堡,并赦免了他的罪责。但他的忏悔并没有持续多久。亨利一回到德国,就和以前一样,我行我素。于是教皇再次把他逐出教会,而亨利也再次召开了德意志主教会议,废黜了格里高利。
这次亨利带着一支军队,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他们包围了罗马,逼格里高利退位,并把他流放到萨勒诺,格里高利最终死在那里。但这次流血冲突并没能解决任何问题。亨利一回到德意志,教皇和皇帝之间的战争就又展开了。
不久之后,霍亨施陶芬家族取得了德意志帝国的皇位,他们变得比前任更加独立。格里高利曾经声称,教皇凌驾于所有君主之上,因为教皇要在末日审判那天为他所掌管的所有羔羊负责;而在上帝看来,一个国王不过是牧羊人中的一分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