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28 09:44:04编辑:浮泊凉
查理,通常被称作卡罗勒斯·马格纳斯或查理曼,于公元768年继任法兰克国王。他征服了德国东部的撒克逊人,在北欧大部分地区修建起城市和寺院。应阿布德·艾尔·拉赫曼的敌人之邀,查理曼入侵西班牙,攻打摩尔人。但是在比利牛斯山,他受到野蛮的巴斯克人的攻击,被迫撤退。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布列塔尼侯爵罗兰自告奋勇,展现出早期法兰克贵族誓死效忠国王的精神。为了保护皇家军队安全撤离,罗兰献出了自己及其忠诚追随者的生命。
然而到了公元8世纪的最后10年,查理曼不得不集中全部精力来处理欧洲南部的问题。一群罗马暴徒袭击了教皇利奥三世,把他扔在大街上,让他等死。一些善良的百姓为教皇包扎了伤口,帮助他逃到查理曼的军营,以寻求帮助。查理曼很快便派了一支法兰克军队来平息这场叛乱,并将利奥三世送回了拉特兰宫。自君士坦丁时代以来,那里就一直是历任教皇的住所。
公元799年12月,也就是利奥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的圣诞节,查理曼正在罗马出席圣彼得大教堂举行的盛大祈祷仪式。当他念完祷告词刚要起身的时候,教皇将一顶皇冠戴在他头上,宣布他为罗马皇帝,并再次以“奥古斯都”的伟大称号向其祝贺。上一次出现这个称呼,还是几百年前的事。
北欧再次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帝国的尊严却被一个略认文字但从没学过书写的日耳曼首领所拥有。不过,他骁勇善战,在很短的时间内欧洲就恢复了秩序,甚至连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皇帝也写信支持他,称他为“亲爱的兄弟”。
不幸的是,这位卓越的老人在公元814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孙立即展开了争夺最大份额帝国遗产的大战。根据公元843年的《凡尔登条约》和公元870年在默兹河畔签订的《默森条约》,卡洛林王朝的土地被瓜分了两次。“勇敢者”查理接管了西半部分,包括旧罗马时代的高卢行省。在那里,当地居民的语言早已被拉丁化。法兰克人很快学会了这种语言,这就是法兰西这样一个纯粹的日耳曼国家却说着拉丁语的原因。
查理曼的另一个孙子得到了东半部分,罗马人把那里叫做日耳曼尼亚。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从来就不属于旧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曾试图征服这片“远东之地”,但是他的军队于公元9年在条顿森林全军覆没,所以该地的百姓从没受过高度发达的罗马文明的洗礼,他们说的是日耳曼语言。在条顿语中,“人民”一词写作“thiot”,因此,基督传教士把日耳曼语言称为“linguatheotisca”或者“linguateutisca”,也就是“大众方言”。“teutisca”一词逐渐演变成“Deutsch”,也就是“Deutschland”(德意志)这一名称的由来。
至于那顶著名的帝国皇冠,很快就从卡洛林王朝继承者的头上滑落下来,滚回了意大利平原,沦为一些小君主、小权谋家手中的玩物。他们互相厮杀,从彼此手里抢夺王冠,不管教皇允不允许,他们都会把它戴在头上,直到下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邻居把它抢走。
可怜的教皇再一次陷入四面楚歌的境遇,不得不向北方求助。但是这次,他并没有向西法兰西王国的统治者求助。他的信使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拜访当时日耳曼部落所公认的最伟大的领导者——撒克逊亲王奥托。
和日耳曼人的喜好一样,奥托一直都很向往意大利半岛上蔚蓝的天空和美丽快乐的百姓。一收到教皇的召唤,他就马不停蹄前来营救。为了答谢奥托的衷心,教皇利奥八世封他为“皇帝”。自此,查理曼王国的东半部分就变成“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了。
这个奇特的政治产物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延续了839年。公元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担任总统期间),它才被无情地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摧毁这个古老日耳曼帝国的人是一名科西嘉公证员的儿子,在效力法兰西共和国期间曾创下丰功伟绩。
他的近卫军团闻名遐迩,也因此让他成为欧洲的统治者,但他想要的不仅仅如此。他派人去罗马请教皇,教皇应邀而来,却只是尴尬地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拿破仑将军将皇冠戴在自己头上,并宣称自己就是查理曼大帝光荣传统的继承人。历史如同人生一样,虽变幻莫测,却始终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