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8 07:19:34编辑:文二
三三制原则简介:三三制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三三制原则的意义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三三制原则简介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为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治机关,规定基层政权的成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变通。这一制度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三制原则的背景
政权人员如何组成,是政权建设遇到的第二个大问题,它既表明了政权的性质,也直接关系到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和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不同,抗日根据地政权最显著的特点,是从1940年开始实行"三三制",即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不仅有工农代表,还有其他阶级阶层的代表,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其实质就是为了反对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实行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加广泛的政权,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三三制"的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使边区各级政权有了广泛的代表性,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一些跑到敌占区的地主开始回乡,乡绅富商也有了在根据地投资经营的积极性。
华中根据地实行"三三制"以后,原地方精英与新四军和抗日政权出现了少见的融洽气氛,特别是一些被选进或者聘任为参议员和区代表的乡绅,表现出空前的抗日热情。
乡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减租减息的阻力也相应地减小了。另外,"三三制"也使边区政权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大大加强,提高了边区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
三三制原则的内容
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抗战以来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三三制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对此,彭真的一段讲话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三制”政权的抗战价值。他指出,“三三制”政权能“使地主资产阶级容易脱离日寇的反动宣传和顽固分子挑拨离间的影响,比较安心地与我们合作抗战,支持根据地的建设事业。因为‘三三制’这种政权规定是用简单的数字表现出来的,所以异常明确,容易使党员及各界人士了解和执行,并以之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来对照比较,权衡其利弊是非。”
正是通过这种鲜明对比,使“三三制”在党外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其抗战热情。当时,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开明绅士李鼎铭在就职演说中指出,共产党“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应“互相信任、互相亲爱”,“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干这抗战建国的事。”
“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一篇:柏杨简介柏杨作品如何评价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