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万历十五年读后的心得感悟

时间:2020-02-09 05:00:04编辑:梓岚

《万历十五年》就是这样一本,通过很多细节的事实,从技术的角度去还原历史真实面目,以一种不带有主观的论调去带你认识明朝几位印记很深的人物,从而通过人物去感受下明朝中后叶时期的上层建筑。

1、制度的僵局

帝国经历了200多年的统治,以保护传统农业及维持帝国的稳定性作为主旨,文官集团作为统治的主体,以儒家的“仁”作为核心理念,团结整个文官集团的精神,但只是以“道德代替法制”,忽视文官集团个体“阳与阴(阳只指明面的仁义道德、阴是指个人的私欲)”存在割裂性,而作为帝国最高权威的皇帝只是一个牌位,逃离不了制度要求其承担虚位,成为一个礼仪上无缺的象征,丧失其作为“人”的特点,臣子给予不了其同情和关怀。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_万历十五年心得感悟_96KaiFa

在实例上,万历从开始的励精图治到中后期的消极怠政说明了这点。而从洪武皇帝开设的军户供养政策(如金吾卫由附近的民户供养),则从客观上减少了长途交通运输的必要性,从而降低了商业发展。

2、个体的挣扎

书中一共主要描写了: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其中李贽的章节我还是难以领会,怪异的哲学家太多的批判,和各种哲学流派的分析,底蕴不够,就不详说了。

万历挣扎于制度所给其限定的角色,作为皇帝的角色,虽是九五之尊,但是权利给予了你相应的位置,也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是开国之君,也不是中兴之君,只能按照设定好的岗位职责行事,虽然皇权具有一定范围的伸缩性,但由于万历性格趋于懦弱,只能以不配合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帝国经过长年的运转,在缺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低效的运行。

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前者权倾天下,懂得与宦官妥协,是备受后世称誉的政治家,后者虽感觉任期无功无过,但是用心良苦。体制里绝对的精英和领袖,也深知帝国运行的体系,和文官集团下的各种规则,但终免不了人亡政息和整个文官集团的压下辞相。张叔大是因为英年早逝,而申时行却受制于整个规则体系,虽知道政策的实施依赖于文官集团的共同习惯,不去追求理论上的完美,但是由于上述的割裂性,导致也难以取得所有文官的一致认可,只能把施政的目标定为“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这个低标准,其实这也是很难量化的标准。

极端的清流海瑞大人,以固化的祖制为精神及施政要领,实施最高标准的法制,但因其行事及名声,成为体制内难以容忍的存在,但又不得不供起来。可敬又可悲的人物,极度自律自虐(可能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自虐)的人物。在帝国,遵循着位卑者服从于尊上,女人服从男人,愚民则以读书人作为楷模的逻辑,单纯靠着政治上的压力和道德的宣传去治理,不用技术和经济手段;正如只画饼,而不给予直接的技术、数据、平台支持。

戚继光智商、情商高,又努力又勤奋,贵人也多的将领,在文官集团最高点,武将最低点的时期,能够有所成就,完成消灭倭寇的任务,不得不说,这种被各种事情牵制、环境又差,人员不行的情况下,还能适应于环境发挥其天才的将领,真是跪服,但戚继光的成就与谭纶、张居正密不可分。

想想在那个年代,就算你是穿越回去,也难改变历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