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长孙皇后为什么叫观音婢

时间:2020-02-07 15:00:16编辑:鹤行长川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后了,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李世民能够有后来的成就,长孙皇后可以说功不可没,她一直都是后世人眼中贤良淑德的皇后的典范人物。

而长孙皇后还有一个称呼,叫做观音婢,这个称呼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长孙皇后还叫做观音婢,和观音有什么关系吗?

和历史上很多的皇后一样,长孙皇后之名同样不见史书记载,后世多称其为长孙皇后或文德皇后。倒是五代时期何光远写的笔记小说集《鉴诫录》以一句话带过了长孙皇后的小字——“长孙后号观音婢,难忏产亡”。

千年前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实属不易,虽然这本书的内容真实性并不高,比如长孙皇后难产而亡的记载就是孤证(其余史料多为病故),但其记载长孙皇后的“观音婢”之名却被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学、影视作品所引用。

古人医疗水平较差,孩子往往难以养活,观音婢之名,可以理解为观音身旁的侍女,起这样的小字,正是希望襁褓中的长孙皇后能够平安长大。

观音婢带着一家人的希冀长大,玄武门之变后,更是成为了一代贤后。不仅主张生活节俭,杜绝铺张浪费,更熟读书籍图卷,与丈夫李世民谈论古今,发表自己的从容见解。李世民登基后,生了一场重病,长孙皇后更是亲自侍奉,昼夜不离,直至自己的丈夫痊愈如初。

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广开言路,难免有被臣子的“逆耳忠言”刺激到暴跳如雷的时候。李世民就曾被魏征气得回到宫中就扬言一定杀掉魏征这个乡巴佬,此外还曾把房玄龄一怒之下贬回过老家,而长孙皇后却总能劝说李世民改变心意,同直言进谏的大臣冰释前嫌,李世民也因此愈发爱惜自己的发妻。

贞观十年(636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因病离世,李世民悲伤不已。十年之后,李世民得了中风,再次卧床不起,但陪在他身边,悉心照料他的,却再也不会是观音婢了。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在立政殿崩逝,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长孙皇后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成为皇后后依然如此。经常与丈夫一起地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发表独特见解,对丈夫与朝政大有裨益。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向爱重。登基之后,对长孙家族常常恩遇逾制。

长孙皇后深以盈满为诫,说服胞兄让位,在太宗恩准下,长孙无忌得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长孙皇后还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大唐初期迎来了它令后世魂萦梦绕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