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02 05:00:17编辑:文二
百万大裁军简介
1985年中至1987年底期间,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世称“百万大裁军”。
百万大裁军背景
1984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在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厅召开。会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裁减员额1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冷战等国际局势下,中国军队的建设一直处于“盘马弯弓箭不发”的临战准备状态。历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虽然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也日益增长。
对此,邓小平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认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百业待举的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必须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
“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的心愿。据不完全统计,邓小平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间,对于“消肿”问题,谈了多达数十次。
在此期间,虽进行过4次精简整编,但“消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至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持平。
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百万大裁军裁哪些部队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6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邓小平指出: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一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在1975年至1984年的几次精简整编中,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机关精简一次,膨胀一次,边减边增,互相攀比,人浮于事,陷入“精简——增编——再精简——再增编”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增编大于减员的反常现象。
面对400万军队,裁减如何下手,关键问题,在于弄清军队主要“肿”在哪里。尽管当时中国军队有400万,但连队并不充实,臃肿的是各级机关。各级机关,副职过多,每个军区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领导,还有什么“团职保密员”、“营级打字员”等等。
当时,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官兵比例是:苏联1∶4.65;联邦德国为1∶10;法国为1∶17,而中国却是1∶2.45。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是在各级领导机关。
因此,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他还坦率地说:“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触动。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在面临被撤销的福州军区,有些干部要军区司令员江拥辉找中央军委首长,建议不要撤销福州军区。江拥辉语重心长地劝大家:“百万大裁军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至于撤销哪个军区,要等军委决定,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去干扰军委决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门子,也不准你们去拉关系。”在江拥辉和福州军区其他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军区撤销后的移交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济南军区某团,前身是毛泽东于1929年在井冈山组建的“中央军委警卫营”;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内称“朱德警卫团”。
在著名的保卫黄崖洞战斗以后,毛泽东在给朱德的贺电中号召:“全军学习‘朱德警卫团’黄崖洞守备战。”这个团转战南北,声誉日隆。该团要合并组建的风声传开后,干部、战士一时想不通。于是,团队请来老政委讲传统,组织重新认识团史,“针尖对麦芒”地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工作。
经过努力,大家终于明白:珍惜荣誉,应该成为服从大局的动力,不应该成为阻力;光荣传统应该在精简整编中发扬光大。
1987年4月4日,在全国人大六届五次全会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
百万大裁军的意义
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撤并机构,人员精简40%。将原来的11个军区合并为7个大军区,调整后的军区,战区范围扩大,兵源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从而提高了大军区的独立作战能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成比例,加强了特种兵部队。
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级建制全部改编为“合成集团军”,与原陆军的军相比,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都有所加强,提高了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练和作战能力。全军撤销或合并了一些初级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
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了三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班子。有人把这形象地比喻为既“消肿”,又“输血”。调整后的三总部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23.8%,大军区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一半。
在平均年龄上,由原来的64.9岁下降到56.7岁,每个班子中都有40岁、50岁、60岁左右的干部,基本上形成了梯次结构年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改善,60%的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5%的干部经过院校培训。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百万大裁军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新中国历史事件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上一篇:永不磨灭的番号359旅
下一篇:热血日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