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4 09:33:34编辑:梓岚
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被派住北部边疆,镇守雁门,抗击匈奴。他到任后,以武将身份代行地方行政事务,设置官吏,建立衙门;岁税一律收入他的府库中,由他支配,用作军队的费用。他每天杀牛羊犒赏士卒,并亲自教练兵将骑马、射箭,搞对阵演习;又经常派出探骑,打听敌人的动向。
他对士卒也能同甘共苦,处处照顾得十分周到。只是有一点大家很不理解:他只准士卒坚壁自守,还特别为此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士卒,凡看到匈奴人入侵抢掠,必须迅速赶回,保护营寨,不准与之交锋,如不听令,擅自出营捕捉匈奴者,斩!”所以每当匈奴入侵,李牧都叫部将发出信号,他的士卒一见信号,都飞快跑回营寨,无人敢擅自与敌战斗。
这样过了好几年,赵国边疆虽然常遭匈奴侵扰,但由于匈奴人搞不清李牧不出击的原因,不敢深入边境,当地百姓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不过匈奴总认为李牧是个胆小的人,李牧手下部将、士卒由于李牧从不出击,也认为他是个惧怕匈奴的将军。
这事渐渐传到赵的国都邯郸,连赵孝成王也以为李牧不出击匈奴是胆量太小,下诏书责备李牧。他没有理解李牧因为匈奴力量强大,暂时避开它,以便养精蓄锐,转化敌我力量,准备待机出击的战略意图。李牧接诏书后,仍然坚持以往战略,不准士卒出击。赵王大怒,便把李牧召回邯郸,另派赵葱代替李牧。
赵葱到了雁门,一反李牧之所为。他守雁门一年多,匈奴每次侵扰,他都率领士卒出击,多数是被匈奴打败,因而边地人口、牧畜常被匈奴掳走。当地百姓不敢耕种,不敢放牧,苦不堪言;他的部将、士卒也死伤不少。于是,百姓和士卒多次上书,请求赵王仍派李牧来守雁门郡。
赵孝成王看到边报和当地百姓的请求,才知李牧守边有一套办法,以前是错怪了他,复请李牧出守雁门。
李牧因感到赵王不察边塞实情,听信谗言,人云亦云,召他回朝,心中很是不快,今见赵王一再坚持,他才去见赵王,说:“大王如果一定要我去守雁门,那就准许我仍用过去的办法,不然我是难以从命的。”赵孝成王说:“本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就用你的老办法去守边吧,寡人再不干涉了。”
李牧再次来到雁门,仍如从前一样:对敌人,仍不准出击,遇到入侵,速回营寨。对士卒,同甘共苦,照顾十分周到。匈奴人见又是李牧守边都很小心谨慎,不敢大肆侵扰,即使来,也不敢贸然深入。这样又过了几年,边塞都相安无事。
赵孝成王十六年(前250年),守边将士经过将近10年的养精蓄锐,士气已经激励起来。李牧看到“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时机已经成熟,就精选战车1300乘,战骑1.3万匹,勇敢善战士兵5万人,射箭好手10万人。并把这些挑选出的士兵组织起来,天天进行训练,准备大战。众将士一听李牧要出击匈奴,人人摩拳擦掌,斗志昂扬,都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李牧见众将士斗志旺盛,心中大喜。但又一想,不能只是驱赶这些勇士去战死。因而每夜翻读《春秋》《左传》《孙子》《国策》,希望在这些古书中找到决胜之法。白天又加派探骑,侦察敌情,以知己知彼,万无一失。最后,决定用“损阴以益阳”的办法。在出击时,先故意显示实力虚弱,先付出点小的损失,引诱敌人,使敌人骄傲,再出奇兵,以求全胜。
主意已定,李牧便召集各将校来大营商议,诸将校听罢李牧之计,都表赞同,纷纷请战。一天,李牧通知边寨人民都出去放牧。一时人、畜遍野,一派塞北动人情景。匈奴人见了,自然心动,立刻派出小股骑手前来抢掠。这时,李牧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畜。匈奴首领单于听说后,心想:李牧果是无能之辈,才疏胆怯,不堪一击。于是亲自率领大队人马前来进犯。
单于不知,李牧早已布下奇兵,严阵以待。李牧分兵三路,以一路正面迎击,左右两路包抄出去,围歼来犯之敌。匈奴人素以掳掠为能事,虽善骑射,但无纪律,不听从号令,本乌合之众,哪里敌得过训练有素、出击心切的赵军。三路人马在李牧指挥下,很快将匈奴十万之众包围起来。
只见塞外草原,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展开了一场恶战。这一仗,只杀得匈奴首领单于落荒而逃,檐褴被消灭,东胡被击破,林胡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表示不再侵扰赵国。此后十几年,匈奴人就再也没有侵犯赵国边境。
赵悼襄王死后,由其子迁继位,为赵国最后一个君主。他在位的第七年,秦又使王翦攻赵,赵王迁遂命李牧领兵抗击。秦见赵以李牧为将,因李屡败秦,知遇劲敌,求胜不能,便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使反间计,造谣说李牧谋反。赵王迁听信谣言,派赵葱、颜聚代替李牧将兵,李牧不受命,被赵王迁派人乘他不备时,抓住他并把他杀害了。赵国失去良将李牧,很快也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