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23 03:25:02编辑:梓岚
明朝历史上的津南资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爆发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结果如何造成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
靖难之役资料简介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
建文即位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
尽管如此,朱元璋对朱允炆的继位仍放心不下。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临终前,朱元璋立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尽管有朱元璋的遗诏,不许诸王“入临、会葬”,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朱允炆闻讯后,立刻派人持敕,令朱棣返回燕京(今北京),对此朱棣十分不悦。
削藩王
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商量。齐泰、黄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
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靖难之役经过
朱棣起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
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而心中早已对父皇册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孙而继位有所不满,便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燕军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150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燕王,建议召还京师;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
郑村坝之战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军(中、前、左、右、后)。十月二十一日,燕军入松亭关(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十一月初五日,燕军渡白河(时已结冰,渡河处在今北京顺义区东),并打败李景隆的哨探陈晖部队万余人。当天,与李景隆大军在郑村坝会战。燕军左右冲击,连破南军七营,李景隆大败。
当夜,李景隆见战事不利,令郑村坝所有军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燕军。但李景隆走得匆忙,没有通知围攻北平城的南军军队,于是燕军轻易击溃北平城下的南军,获得其物资。李景隆率军撤回德州,郑村坝之战结束。此战南军丧师十余万人。
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初九日,朱棣回到北平城,因为之前(七月)上书没有回信,再次上书朝廷,陈述齐泰、黄子澄构陷宗藩的罪过。建文帝没有回应。十二月,朱棣用反间计令辽东守将吴高被削爵贬黜,消除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
由于李景隆准备等来年(1400年)开春再北上攻燕,朱棣决定攻打山西大同,以使南军疲于奔命。十二月十九日,朱棣出师攻大同。十二月二十四日,燕军抵达广昌,守将杨宗投降。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初一,燕军抵达蔚州,明军守将王忠、李远投降燕军。
二月初二日,燕军攻打大同。由于大同是代王的封地且军事地位极重要,李景隆不得不救援。待李景隆走出紫荆关后,燕军从居庸关返回北平。南军在冰天雪地中白跑一趟,兵力、装备大量损失,士气受到重创。
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二十八日,李景隆给朱棣写信,请求暂时停战。燕王回信索要齐泰、黄子澄等。一说李景隆自此有二心。除了使南军白跑了一个月外,燕军在本次伐大同时意外遇到了从蒙古来降的军队,收编之。此外,保定府于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降燕。
燕军南下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临江一决。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十二月初二日,燕师复出。十二月十二,到达蠡县(约在保定以南50公里)。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先后击败德州的一支分队和平安的部队,于是燕军南下(路线大致位于现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至馆陶渡河(进山东),并长驱直入。正月十二日,燕军在馆陶渡河;正月十四日,燕军攻陷东阿;正月十五日,再攻陷东平;正月十七日,陷汶上;正月二十七日,陷沛县(进江苏);正月三十日,燕军先头部队到达徐州。
建文帝见燕军再次出动,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令驸马都尉梅殷(建文帝的姑父,顾命大臣)任总兵官,镇守淮安。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初一,建文帝将迁往蒙化的朱橚(废周王)召回南京。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援山东。
建文四年(1402年)二月初一,南军将领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朱棣派兵袭击南军饷道后,二月二十一日,燕军击败徐州的出战军队,徐州自此闭城死守。
渡江进京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谒祖陵。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五月十一日,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扬州西北50公里)。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
五月二十二日,朱允炆遣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表示愿意割地。朱棣说“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郡主无言以对,遂返。六月初一日,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战不利,朱棣打算议和北还。
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随后中央军的一支水军部队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日,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靖难之役的结果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靖难之役的历史影响
宗室待遇变化
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一月将朱标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囚禁在老家凤阳。
强化集权统治
为了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随后扩充内阁至七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
另一方面,由于朱棣是造反称帝的,对大臣有所猜忌,故恢复了洪武年间废除的锦衣卫,重新开始实施明朝的特务统治。随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令亲信太监掌权,加强特务统治的同时提高了宦官的地位。有明一代,特务统治几乎贯穿始终,成为一大特点。
朱棣迁都北京
由于洪武年间,北方的防务多由几位边王(如朱棣、朱权)负责,而靖难后朱棣徙诸边王于内地,导致华北防务空虚;又由于有唐朝之守外虚内、宋朝之守内虚外的教训,故在军事上,定都金陵(南京)、遥控将领守卫边界的风险很大;“天子守国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南京的建文帝影响较大,在政治上考虑,作为朱棣大本营的北平更加适合作为帝都。故考虑各种因素后,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关于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