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二次革命简介二次革命起因过程和历史影响

时间:2019-02-24 04:41:36编辑:梓岚

二次革命是什么?为什么会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二次革命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简介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二次革命简介二次革命起因过程和历史影响

二次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辛亥革命后至二次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即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势力。北洋军阀的社会基础是地主、买办阶级。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以和平手段迫使清帝退位,于1912年3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之后,强化独裁统治,积极扩编北洋军事武装,将“清朝末年的新军9个师11万人,巡防营旧军4万人,扩大为新式陆军12个师另16个混成旅,约计22万人。再加上旧巡防营军和张作霖等军,共约计30余万人。”

立宪派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商人,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謇等。受该派控制或影响的政党,有统一党、共和党和民主党,后三党合并为进步党。立宪派在南方一些省市的军队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革命力量非常薄弱,也没有领导统一全国的能力。是北洋政府主要的反对派势力。以上三种势力,大抵可分别视之为执政势力(袁派)、中间势力(拥袁派)和反对派势力(反袁派)。

二次革命的过程

二次革命的开端

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下,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1913年南京,组织讨袁,宣布江苏独立。推举江苏都督程德全为南军司令,但程弃职,逃遁上海。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独立。浙江朱瑞、云南蔡锷中立。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宣布“广东独立”。

二次革命简介二次革命起因过程和历史影响

1913年7月22日,江苏讨袁军在徐州地区与冯国璋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武卫前军会战失利,退南京。7月22日至28日,上海讨袁军屡攻江南制造局未克。指挥部被上海租界当局解散。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8月11日,何海鸣率南京第八师部分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旗讨袁,宣布恢复独立,2000多名士兵们与北洋军展开血战。

1913年8月13日,拥袁桂军龙济光部攻占广州。1913年占领南昌。9月1日,张勋武卫前军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二次革命的结果

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并于数年后称帝。

二次革命的失败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袁世凯称帝失败之后,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

国民党联合资产阶级,并且没有兵权。政治基础不牢,武装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败原因之一。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

二次革命简介二次革命起因过程和历史影响

此外,亦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后全国民主气氛浓厚,宋教仁案仍有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可能,国民党急于讨回公道而诉诸武力,摧毁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代议制政体,成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开端。

二次革命的历史影响

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构成的两个阵线不甚分明的营垒这种政治局势,给二次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三种相互抗衡的政治势力实际构成了两个对立的营垒:袁派和拥袁派为一方,反袁派为另一方,斗争的焦点是反袁派企图夺取政权。反袁势力没有任何社会基础,只能靠制造谣言攻击袁世凯,“宋案”和大借款成了国民党的借口。

宋案当时依靠法律无法解决,加上袁世凯步步进逼,国民党声称袁世凯不顾普遍的民意和国会反对,与五国银行团签订丧权辱国的善后大借款,扩充军备为自己消灭南方同盟会力量做准备,是严重的违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