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包公奇案: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

时间:2019-02-12 21:55:44编辑:文二

据传,包拯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在当地有个哑巴,每逢新知府上任时,都会献上一根木棒,任官责打。

包拯上任后,他又来献棒。包拯见了,心想:如果他没有冤枉,怎肯屡屡无罪吃棒?无奈哑巴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包拯也无法得知这哑巴究竟有何冤情。包拯想了想后,心生一计,用猪血涂在哑巴的臂膀上,又用长枷把哑巴枷到街上示众。包拯暗中却差了几个心腹跟随在他身后,让他们见到有人替哑巴鸣冤叫屈,就传他上堂。

一会儿,果然见到围观者中有一个老头为哑巴叫屈,于是几个心腹就将他引到包拯面前。

e1866218fe51f5c9e65b34fb47156d65.jpg

老人说:“这人是我村上地主家的石哑巴,自小就不能说话,只有耳朵还好使,他被哥哥石全赶出了家门,家中的万贯家财,也没有一分一文给他。每年告官不能伸冤,今日又被杖责,小老儿因此而感叹。”

包拯听后便将石全传到府衙大堂之上,但石全坚持不承认这石哑巴是他的亲兄弟。

包拯见此,只得把石全放走,包拯教石哑巴道:“你以后若是撞见你的哥哥,就上去扭打他。”

石哑巴眨巴着眼睛,看上去有些害怕,有些不解。

包拯说:“你就照我的话去做好了,出了什么事,本官可为你做主。”

过了几日,被打得头破血流的哥哥便来到府衙,要状告石哑巴,说他“不尊礼法,殴打亲兄”。

包拯便对石全说道:“哑巴如果真是你亲弟弟,他不守礼法,殴打亲哥哥,自然罪过不小,我断不会轻饶了他。但如果只是外人,那我也只能当作斗殴来论处了。”

石全急忙说:“他确实是我同胞兄弟。”

包拯大怒,喝道:“既然他是你的亲兄弟,为何不将家财分给他?你分明是居心独占!”

石全也无话可说。包拯便差人将他们押回了家,将所有家财一分为二,两人各得一份。

包拯在任时常常会微服出访,以了解民情。有一次,包拯带着衙吏经过一道山冈时,见到前面的草丛上方有一群苍蝇乱飞,而且还有一股血腥味扑来,便令衙吏过去察看一番。

没想到,这草丛里竟然躺着一具男尸。可是,这尸体早已经腐烂,面目也难以辨别,尸体的背上还压着块大青石板。只有肩上还搭着一只马褡裢子,里面有木制的“宋记”印戳,由此看来这具男尸生前大概是个收卖粗大布的。包拯当即命人查问当地地保,才知道本地并没有姓宋的贩布商人。包拯便断定这是桩谋财害命的案子。那么杀人犯是谁呢?

a7a443d25b104a9c79464571244879e6.jpg

随后,包拯在官府外面贴出布告,说是要在大堂之上“审石板”。大家都觉得好奇,便都来到大堂之上看热闹。却只见堂中央正“躺着”那块石板,只听包拯大喝一声:“大胆石板,竟敢谋财害命,给我狠狠地打它四十大板!”差役得了令便狠狠地向石板打去,一下下打得只听“噼啪”作响,却不见石板有什么动静,倒是差役的虎口都被震得生疼。大家见到这个情况,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谁知包拯当即一拍惊堂木,对众人喝道:“本县断案,理应肃静,你们竟敢喧哗公堂,该当何罪?”给众人断了个“咆哮公堂”的罪过。

众人见包拯发怒,便只能自称认罪,但也觉着所谓法不责众,包拯不会真的给予什么惩罚。

谁知包拯竟说道:“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或是打,或是罚。若是选择打呢,就每人打上四十大板;若是选择罚呢,每人三日之内必须交上三尺长的粗大布。违者严惩!”

“围观群众”也没想到包拯竟然是来真的,那当然是愿罚而不愿被打了。

三天之后,全县的粗大布几乎被全部收购并交给衙门了。包拯便命令衙役收布的同时核对布头上的印记,结果竟然有不少人上交的粗大布上都有“宋记”的印戳,与死者身上的印戳一般无二。经查问得知这些粗大布都是出自当地同一家布庄的。

包拯得知这个结果后,即刻便命人将那家布庄的老板带到了大堂之上。老板一见到死者身上马褡裢子的印戳,顿时便知道再无可抵赖了,只得全盘供认。原来,死者宋某本是从外地过来收购粗大布运回贩卖的,由于独处异乡,便将收购到的粗大布都盖上印戳,寄存在了布庄老板那里。一次,老板与宋某赶路收布的途中,竟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便痛下杀手,可是匆忙之中还是忘了毁掉成为关键证据的马褡裢子。

这些当然都只是千年来老百姓们出于对公正严明的包拯的敬仰而编出的故事,老百姓们最注重的是包拯超人的智慧和以此解决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的能力。老百姓这方面问题如果在现实中不可能解决,自然就要幻想由包拯的神力来解决。因此和士大夫不同,民间的故事、戏曲全然突出包拯的神明。

acef525050c02b5a365910de411e04e6.jpg

而到了明朝,甚至有小说作者巧借传奇的手法,将包拯的历次微服私访、梦兆,乃至阴间地府的鬼故事融合一起,把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生的种种公案都加到包拯身上,使他的断案显示出亦神亦仙的离奇效果。并选取了一百个包拯断案的故事编成了著名的《龙图公案》。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内容广泛,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描绘。包拯在断案时表现出的超常智慧,甚至得到胡适的赞赏,胡适把包拯称为“东方的歇洛克·福尔摩斯”。